如Winter等所述,用矫形支具治疗先天性
脊柱侧凸无效。手术方法的选择决定于畸形的类型、严重程度、病人的年龄及有无神经症状。
Ⅰ型畸形的早期发现和迅速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对于Ⅰ型畸形,如果病人小于5岁,并且仰卧位脊柱侧方畸形小于50°,则做无器械内固定的Moe型后路融合较为合适。在这些患儿中,后方牢固的融合允许前柱的骨骺继续发育,这样可以形成后凸畸形在生长过程中的自发矫正。只有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椎体间融合的患儿要求显露椎体,包括病椎和上下邻近的健康椎体。常常需要自体骨移植,但也可以应用同种异体骨。术后患儿继续应用矫形支具,Winter建议术后患儿床上休养4个月,然后允许在Risser支具保护下下地活动。如果术后6个月融合仍不确实,可以手术探查怀疑的地方,在取出原有的植骨骨痂后,应该重新处理骨床,再次进行植骨融合。同时延长支具保护至术后12个月。
对于5岁以上的Ⅰ型畸形病儿,通常情况下,需要行前后路的联合融合。Winter等报告94例5岁或以上的Ⅰ型脊柱后凸病人,认为对于胸椎或胸腰椎脊柱后凸55°或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单纯采用后路融合可以获得良好的融合。如果脊柱后凸超过55°或病人的骨骼已经成熟,应该行前后路融合。笔者发现,由于Ⅰ型脊柱后凸畸形具有进展性的特点,大多数5岁以上的患儿都需要进行前后路的融合。手术操作中,前方显露,去除挛缩的前纵韧带、纤维性连接、软骨板等。在椎体间植入自体骨以加强前柱的支持。除非存在明确的脊髓压迫,否则不进行椎体的切除。椎间盘切除后,脊柱的柔顺性将会得到提高,通过手法在顶椎处进行畸形矫正,同时在前方植入结构性支撑物,在结构性支撑物周围的空隙中填塞入自体骨。后方畸形的整个范围一定要显露,包括上下两端各一个正常椎节。通常后方融合的范围要稍长于前方融合的区域。建议使用自体骨移植,如果可能,可以在后路应用内固定,但是后路只能采用压缩型内固定器械,撑开性器械在Ⅰ型脊柱后凸畸形患儿是不能够使用的,在撑开的过程中,发生瘫痪的可能性很大。如果采用的是儿童型的内固定器械,那么在术后需要Milwaukee支具保护和卧床。如果使用的是成人型的内固定器械,节段性的多钩结构相对较稳定,则术后就不必要应用支具。存在神经损害的病人应行前路脊髓减压和前后路融合。对于Ⅰ型畸形的病人,椎板切除一般来说是禁忌的。如果病人存在轻度的脊髓压迫,仅仅表现为反射活跃和椎体束症状,前路松解、矫形能够改善脊柱的排列,达到脊髓减压的目的。
湘雅脊柱外科
咨询电话:0731-89753001 第四届全国脊柱结核诊疗新技术研讨会在长沙成功召开2018年6月22日第四届全国脊柱结核诊疗新技术研讨会会议日第五届脊柱外科学术大会会议日程(2017年12月8日)
百度搜:
Ⅰ型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